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出处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
例子我们要做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基础信息
拼音dàn bó yǐ míng zhì,níng jìng yǐ zhì yuǎn
注音ㄉㄢˋ ㄅㄛˊ 一ˇ ㄇ一ㄥˊ ㄓˋ,ㄋ一ㄥˊ ㄐ一ㄥˋ 一ˇ ㄓˋ ㄩㄢˇ
繁体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感情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分句;指人的修养。
字义分解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斗筲之人 | 斗:容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二升。斗、筲都是容量不大的器具。像斗筲那样容量的人。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亦用为自谦之词。 |
不登大雅之堂 |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
不骄不躁 | 骄:骄傲;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 |
彬彬有礼 | 彬彬: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
见多识广 |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
说雨谈云 | 雨、云:男女欢合。谈论男女欢合之事。 |
富贵骄人 | 富:有钱;贵:指有地位。有财有势,盛气凌人。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
哀而不伤 | 哀:悲哀;伤:伤害;妨害;悲痛过分。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后用来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 |
赶尽杀绝 | 驱除干净;彻底消灭。比喻残忍狠毒;不留余地。 |
视微知着 | 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
爱才如渴 |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
夫唱妇随 | 唱:原为“倡”;即倡议;提出某种意见。丈夫说什么;妻子也跟着说什么。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表现。形容夫妻和睦。 |
止于至善 |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
花言巧语 |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
望而生畏 | 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 |
海底捞月 |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
酒后茶余 |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
度己失期 | 估计己经误了期限。 |
异途同归 | 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
吉光片羽 | 片羽:一片羽毛;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块毛皮;吉光: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 |
生公说法 |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各行各业 | 泛指所有的人所从事的各种行业。 |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混一天算一天,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 |
风情月意 | 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同“风情月思”。 |
香火姻缘 |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
横七竖八 |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
更多成语
※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意思 由现代汉语词典提供查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