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树撼山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拔起大树,摇动高山。形容声势极大。
出处明·无名氏《哪吒三变》第四折:“唤雨的注雨如倾,呼风的狂风乱吼,天摧地塌,拔树撼山。”
例子爱情是不可羁绊的力量。它会使怯懦者勇敢,愚笨者聪明。使人霎那间产生拔树撼山的力量,创造出无与伦比的美或精巧。没有了爱情便没有世界。苏叔阳《榆棠院的罗曼斯
基础信息
拼音bá shù hàn shān
注音ㄅㄚˊ ㄕㄨˋ ㄏㄢˋ ㄕㄢ
繁体拔樹撼山
感情拔树撼山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大无比。
近义词拔山扛鼎
字义分解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入吾彀中 | 彀:张满弓弩;彀中:指箭能射及的范围,比喻牢笼,圈套。进入了我的弓箭射程之内。比喻就范。 |
易子而教 | 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
色飞眉舞 | 色:脸色,表情。形容人非常得意兴奋的样子。 |
多谋善虑 | 谋:谋划,策划;虑:思考。富于智谋,又善于思考。 |
存而不议 | 存:保留;议:讨论。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
白日见鬼 | 大白天见到鬼。原比喻官府里清闲、冷落。现多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
肝胆欲碎 | 欲:将要。肝和胆将要破碎了。形容极度悲痛或非常生气。 |
仁义道德 |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
牝鸡司晨 | 牝鸡:母鸡;司:掌管。比喻女人掌权当政。 |
同心合力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化鸱为凤 | 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鸱,猫头鹰,古人以为凶鸟。语本《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
异途同归 | 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
善游者溺 | 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因此而惹祸。 |
休戚是同 | 休:欢乐,吉庆;戚:忧愁;是:语助词。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
香火姻缘 |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
湖光山色 |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
手不释书 | 犹手不释卷。 |
受益匪浅 |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
超然物外 | 超然:脱离;不介入;物:客观世界。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意指对现实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也比喻置身事外。 |
雷大雨小 | 比喻说得多,做得少,声势很大,实效很小。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
鹬蚌相争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诸如此类 | 许多像这种类型的。指与上述同类的。诸:一些;许多;如:像。 |
虑周藻密 | 藻:辞藻,措辞。密:缜密。思路严谨,措词缜密。考虑周到,辞采细密。 |
群山四应 | 应:应和。四面群山纷纷响应。比喻一声号召,人们群起响应。 |
反戈一击 | 反:反转;调转;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尖头横刃;长柄;像矛。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 |
欲速则不达 |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
顾影自怜 | 看着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原形容孤独失意;现有自我欣赏的意思。 |
更多成语
※ 拔树撼山(拔樹撼山)的意思 由现代汉语词典提供查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