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zhī

不识不知



不识不知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没有多少知识。旧喻民风淳朴。

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例子然尝闻尧舜之世,十日一风,五日一雨,百姓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所谓“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是也。(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基础信息

拼音bù shí bù zhī

注音ㄅㄨˋ ㄕˊ ㄅㄨˋ ㄓ

繁体不識不知

感情不识不知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识古今。

近义词不知不觉


字义分解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卵与石斗 鸡蛋碰石头。比喻自不量力,一定失败。
死灰复燃 熄灭的火灰又燃烧起来。比喻已停止或消失的东西又重新活动起来。复:又。
高耸入云 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全科人儿 指父母、配偶、子女都健在的人。
是非口舌 因说话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风驰电掣 弛:快跑;掣:闪过。像风奔驰;像电闪过。形容非常迅速;急闪而过。也作“风驰电赴”。
首身分离 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
门当户对 门、户:代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当:相称;对:合适;对等。旧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适宜通婚结亲。现泛指人与人的身份相等;物与物的对称适合等。
苦思冥想 绞尽脑汁,深沉地思索。
照葫芦画瓢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繁文缛节 文;节:旧时指礼节;缛:繁重。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
爱才如渴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促膝谈心 促:挨近;促膝:膝盖挨近膝盖。形容面对面靠近坐着;亲密地交谈心里话。
经纬天下 经,纬:治理。指治理国家。
溢于言表 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取而代之 夺取别人的地位、权利而代替他。
反面无情 翻脸不讲情面。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不留情面。
民不畏死 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大张旗鼓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作贼心虚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饱食暖衣 吃的饱;穿的暖;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罄竹难书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国泰民安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三十三天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歌舞升平 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升平:太平。
古往今来 从古代到现在。泛指很长一段时间。
稳如泰山 稳:稳固。稳固得像泰山一样。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
地丑德齐 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更多成语


※ 不识不知(不識不知)的意思 由现代汉语词典提供查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