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周粟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粟:小米,泛指粮食。原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指清白守节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例子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不食周粟”,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鲁迅《故事新编 采薇》)
基础信息
拼音bù shí zhōu sù
注音ㄅㄨˋ ㄕˊ ㄓㄡ ㄙㄨˋ
感情不食周粟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有骨气。
谜语最可笑的绝食
反义词卑躬屈膝
字义分解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坐薪悬胆 | 坐卧在柴草上,悬胆尝其味。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
物美价廉 | 廉:便宜。东西价钱便宜,质量又好。 |
致远恐泥 | 致远:到达远方,比喻委以重任;泥:阻滞拘泥,难行。恐怕妨碍实现远大目标。比喻小技无补于大业。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
不辱使命 | 辱:辜负,玷辱。指不辜负别人的差使。 |
故家乔木 | ①谓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②喻指乡贤。 |
举世混浊 | 举:全。混浊:不清明。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比喻世道昏暗。 |
紫陌红尘 | 紫陌:京城的道路;红尘:尘埃。指京城道上非常热闹,尘土飞扬。形容京城繁华或比喻虚幻的荣华。 |
不分青红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敏而好学 | 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
功成名就 |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
三长两短 |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 |
一哄而起 | 喧闹;起哄。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 |
分路扬镳 |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
茕茕孑立 | 孤独无依的样子。 |
敢不承命 |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
匡谬正俗 |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
便还就孤 | 就撤回到我这里.。 |
依样画葫芦 |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
似是而非 |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
性命攸关 | 攸:所。形容事关重大,非常紧要 |
坐以待毙 | 待:等待;毙:死。坐着等死。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 |
斗转星移 | 北斗转换了方向;星辰移了位置。形容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斗:北斗星;星:星辰。 |
在此存照 | 照:查考,察看。写下字据保存进来,以作凭证 |
单刀直入 | 单刀:短柄长刀;直:径直;入:刺入。用短柄长刀直接刺入。原意是认准目标;勇猛向前。后比喻说话、办事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
面授机宜 | 面:当面;授:教;传授;机宜:适应时机的对策、办法。当面教给应采取的机密的对策或措施。 |
惹是生非 | 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争事端。 |
更多成语
※ 不食周粟()的意思 由现代汉语词典提供查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