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出自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出自晋 常璩《汉中士女志 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暂未找到成语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的典故!

拼音suī sǐ zhī rì,yóu shēng zhī nián

基本解释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相关成语及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日理万机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第二卷:“朕日理万机,不敢斯须自逸,诚思天下大业以艰难得之,必当以艰难守之。”
学以致用 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
大惑不解 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下临无地 唐·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自食其果 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
挖空心思 清 俞万春《荡寇志》:“今此贼挖空心思,用到如许密计,图我安如泰山之郓城。”
表里如一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宋 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
千丝万缕 宋 辛弃疾《蝶恋花》:“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
漫不经心 明 朱国桢《涌幢小品 存问》:“近见使者至城外,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经心。”
款学寡闻 庄周《庄子 达生》:“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

更多成语的出处和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