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而不闻出自


听而不闻

听而不闻,出自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暂未找到成语 听而不闻 的典故!

拼音tīng ér bú wén

基本解释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 听而不闻 相关成语及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石枯松老 金·丘处机《水龙吟·道运》词:“海移山变,石枯松老。”
取长补短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堂堂一表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
香销玉沉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玉盆记》:“他怨悠悠香销玉沉,乱纷纷碎滴珠囊逬,我难主凭萧萧两鬓星。”
大包大揽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四章:“他手里摇摆着酒瓶子,大包大揽地说:‘这个小姑娘,跟我投缘分。’”
销声匿迹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珠宫贝阙 战国楚·屈原《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
目不忍见 《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反面无情 明 邵璨《香囊记》:“他也是一个君主,恐怕反面无情,那时节悔之晚矣!”
困而不学 《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更多成语的出处和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