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足之虫,至死不僵出自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出自三国 魏 曹冏《六代论》:“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此言虽小,可以譬大。”
暂未找到成语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的典故!
拼音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sǐ bù jiāng
基本解释百足:虫名,躯干计二十节,切断后仍能蠕动。僵:肢体僵硬不能活动。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
※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相关成语及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心灰意懒 | 元 乔吉《玉交枝 闲适》曲:“不是我心灰意懒,怎陪伴愚眉肉眼?” |
人才济济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闰臣见人才济济,十分欢悦。” |
体恤入微 | 郑观应《盛世危言·女教》:“俄国特设教女收生院,凡胎前产后一切要症,必须明白透澈,体恤入微。” |
前因后果 | 梁 萧子显《南齐书 高逸传论》:“史臣曰:‘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琐相袭。’” |
说一不二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
气充志骄 |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遂合诸侯于嘉陵,气充志骄,淫侈无度。” |
心里有鬼 | 莫应丰《将军吟》第28章:“你这个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
户限为穿 | 唐 李绰《尚书故实》:“(智永禅师)积年学书,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头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 |
寸步不离 |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
人心归向 | 《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