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生共死出自

同生共死,出自《隋书·郑译传》:“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急此,何日忘之。”
暂未找到成语 同生共死 的典故!
拼音tóng shēng gòng sǐ
基本解释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 同生共死 相关成语及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拨云见日 |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我投至的见了爷爷,就是拨云见日,昏镜重磨。” |
颠沛流离 | 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第九卷:“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保有之难也,而共振显之。” |
青山绿水 |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下卷:“在夷陵,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 |
形神不全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 |
扬幡擂鼓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如今是扬幡擂鼓,弄至大家都知道了,都看见了。” |
学而时习之 |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人心归向 | 《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
目不忍见 | 《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
语不惊人 | 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反面无情 | 明 邵璨《香囊记》:“他也是一个君主,恐怕反面无情,那时节悔之晚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