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而不淈出自


虚而不淈

虚而不淈,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第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蘥乎,虚而不淈,动而愈出。”


暂未找到成语 虚而不淈 的典故!

拼音xū ér bù gǔ

基本解释虚:空;淈:枯竭。比喻越虚心求知,知识就会越渊博。


※ 虚而不淈 相关成语及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铁板钉钉 范乃成《小技术员战胜神仙手》:“[老汉]右手的烟袋朝着支书手中的计划点了几点,铁板钉钉似的崩出来三个字:‘我反对!’”
穷年累世 《荀子 荣辱》:“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谨小慎微 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一钱太守 清·李渔《无声戏》第二回:“成都有个知府,做官极其清正,有一钱太守之名。”
望尘莫及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不骄不躁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说一不二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简明扼要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
言而无信 《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行不顾言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

更多成语的出处和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