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和意不和出自


面和意不和

面和意不和,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为此两下面和意不和。”


暂未找到成语 面和意不和 的典故!

拼音miàn hé yì bù hé

基本解释意:心意。表面上很和气,心里却有矛盾。


※ 面和意不和 相关成语及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斩钉截铁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洪州云居道膺禅师》:“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
服牛乘马 《周易 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
自拔来归 《新唐书 李勣传》:“三年,自拔来归,从秦王伐东都,战有功。”
瓮中之鳖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孙富视十娘已为瓮中之鳖,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在船头之上。”
节用裕民 荀况《荀子 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上下其手 唐 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微讽动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刻骨铭心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晓以大义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第十四篇:“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合欲晓以大义。”
暮史朝经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小圣在生之日,萤窗雪案,暮史朝经。”
遗形藏志 汉·严遵《道德指归论·上德不德》:“遗形藏志,与道相得。”

更多成语的出处和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