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ǐzhī

悔之无及



悔之无及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无及:来不及。后悔也来不及了。指做事或说话不当;过后才察觉到;但已经无可挽回。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董卓传》:“及溺乎船,悔之无及。”

例子倘一有拒捕之名,弄假成真,百口难诉,悔之无及矣。(《古今小说》第三十九卷)


基础信息

拼音huǐ zhī wú jí

注音ㄏㄨㄟˇ ㄓ ㄨˊ ㄐ一ˊ

繁体悔之無及

正音“悔”,不能读作“huì”。

感情悔之无及是贬义词。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辨形“悔”,不能写作“诲”。

近义词悔不当初、悔之晚矣、悔恨交加

反义词死不悔改、顽固不化

英语rue it in vain

俄语пóздно будет каяться


字义分解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雨零星散 残败零落貌。常用以比喻溃败。
不折不扣 折、扣:原为商业用语;商品按原价扣除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点不差。
尽信书不如无书 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冰解的破 冰冻融解,箭靶射中。比喻问题解决,障碍消除。
秋水伊人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凿壁借光 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杜绝言路 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春风风人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
投石问路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流离转徙 辗转迁移,无处安身。
百战百胜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花拳绣腿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并无用处的工作。
化鸱为凤 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鸱,猫头鹰,古人以为凶鸟。语本《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发号施令 发、施:发布;下达;号:号令、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
连珠炮 连续的火炮。比喻说话很快。
鬼头鬼脑 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抱恨黄泉 黄泉:人死埋葬的地下,指阴间。心怀遗憾离开人世,死有遗恨。
文治武功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龙驭上宾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地丑德齐 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快人快语 快:爽利;直爽。爽快人说爽快话。
了如指掌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败德辱行 败坏道德和操守。
当头棒喝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如火如荼 荼:音图。像火一样红;像茅草花一样白。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
无计可施 施:施展。没有什么计谋可以施展。指一点办法也没有。
面如土色 土色:灰黄色。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西学东渐 渐:流入。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

更多成语


※ 悔之无及(悔之無及)的意思 由现代汉语词典提供查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