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济一堂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济济:人多的样子;堂:大厅。形容很多的人汇聚在一起。
出处清 归庄《静观楼讲义序》:“今也名贤秀士,济济一堂,大义正言,洋洋盈耳。”
例子摄影中济济一堂的满是儿童。(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基础信息
拼音jǐ jǐ yī táng
注音ㄐ一ˇ ㄐ一ˇ 一 ㄊㄤˊ
繁体濟濟一堂
正音“济”,不能读作“jì”。
感情济济一堂是褒义词。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辨形“济”,不能写作“挤”、“记”。
辨析济济一堂和“群英荟萃”;都有“聚在一起”的意思。但济济一堂偏重在“济济”;形容参加会议的人很多;并且人才集中;“群英荟萃”偏重在“英”;专指英才人物。
谜语资助泉城母孤单
近义词高朋满座、群贤毕集
反义词分道扬镳、一盘散沙
英语gather together
俄语собираться вмéсте
字义分解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敬业乐群 | 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
前因后果 | 佛教讲;先前种什么因;后来就结什么果;指事情发生的起因和它的结果。指事情的全部过程。 |
齐头并进 | 几支队伍并行前进。也指几个事情同时展开。 |
恶衣恶食 |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
命中注定 | 命:命运;人一生的遭遇;注定:预先决定。旧时迷信说法;指命运早已决定了。 |
逸游自恣 | 逸:安闲;自恣:放纵自己。安闲自在地漫游,任意放纵自己。 |
四书五经 |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
言而无信 | 信:信用。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
止沸益薪 | 谓本欲止水沸腾,却反而在锅下加柴。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 |
朝令夕改 | 早上发的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无所适从。 |
化鸱为凤 | 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鸱,猫头鹰,古人以为凶鸟。语本《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
主明臣直 |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
满招损,谦受益 | 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
春冰虎尾 |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
室徒四壁 | 犹言室内空无一物。喻贫穷。 |
死对头 | 指难以和解的仇敌。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
通今达古 | 同“通今博古”。 |
羊质虎皮 |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
知往鉴今 | 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
生知安行 | 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 |
无计可施 | 施:施展。没有什么计谋可以施展。指一点办法也没有。 |
首尾两端 | 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
致知格物 | 致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理。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 |
勿谓言之不预 | 不要说事先没有说过,表示事前已讲明白。 |
阿娇金屋 | 阿娇: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馆陶公主又称“长公主”刘嫖)的女儿。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为妇。这里泛指美丽高贵的女子。 |
去住两难 | 去也不好,留也不好,左右为难。 |
更多成语
※ 济济一堂(濟濟一堂)的意思 由现代汉语词典提供查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