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说无凭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单凭口说,不足为据。
出处元 乔吉《扬州梦》第四折:“咱两个口说无凭。”
例子你说的这些事,口说无凭,我无法相信。
基础信息
拼音kǒu shuō wú píng
注音ㄎㄡˇ ㄕㄨㄛ ㄨˊ ㄆ一ㄥˊ
繁体口説無凴
感情口说无凭是中性词。
用法复句式;作补语、分句;指口头说不能作为凭据。
近义词空口无凭
反义词有凭有据
英语Oral expressions can not be taken as evidence.(Words of mouth alone don't carry conviction.)
德语eine bloβe mündliche Erklǎrung ist noch keine Garantie
字义分解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师心自是 | 师心:以心为师。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
严阵以待 | 严:严肃整齐;严阵:整齐严正的阵势。摆好阵势等待着。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着敌人。 |
鼠凭社贵 | 老鼠把窝做在土地庙下面,使人不敢去挖掘。比喻坏人仗势欺人。 |
四书五经 |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
如臂使指 | 好像手臂指挥手指一样。比喻指挥、调动得心应手。 |
明知故问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
扬幡擂鼓 | 幡:垂直的长条旗子。舞动着幡,敲打着鼓。形容热热闹闹地大事张扬。 |
材轻德薄 | 指才德疏浅。有时用为谦词。 |
顿挫抑扬 |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
仁义道德 |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
野没遗贤 | 见“野无遗贤”。 |
毁于一旦 | 一旦:一天。指得来不易的东西;一下子就毁掉了。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或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灭掉。 |
触目皆是 | 触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见到的都是。 |
反面无情 | 翻脸不讲情面。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不留情面。 |
弟子孩儿 | 弟子:歌妓,妓女。婊子养的。 |
饱食暖衣 | 吃的饱;穿的暖;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匪夷所思 |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
暴露无遗 | 暴露:显露;显现;遗:遗漏。全部、彻底地暴露了出来;没有丝毫遗漏。 |
面授机宜 | 面:当面;授:教;传授;机宜:适应时机的对策、办法。当面教给应采取的机密的对策或措施。 |
材优干济 | 指才能优异,有干练的办事能力。 |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 |
一弹指顷 | 手指一弹的时间。比喻时间极短暂。 |
久假不归 | 假:借;归:归还。本指长期借用一直不归还。后指长期告假不回来。 |
置之度外 | 放在考虑之外(置:放;度:打算;计较)。形容不放在心上。 |
入文出武 | 称人兼备文武之才,入朝为文臣,出朝为将帅。 |
国士无双 | 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国中独一无二的人才。 |
更多成语
※ 口说无凭(口説無凴)的意思 由现代汉语词典提供查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