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八叉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相传曹植七步成诗,温庭筠凡八叉手而赋成八韵,后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钵催诗,我要击钵了。”
基础信息
拼音qī bù bā chā
注音ㄑ一 ㄅㄨˋ ㄅㄚ ㄔㄚ
感情七步八叉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才思。
字义分解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攀龙附凤 | 附:接触、依附。比喻巴结或投靠有权势声望的人。 |
一轨同风 | 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
箪瓢屡空 | 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
进本退末 |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
正身明法 | 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
明知故问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
寸步不离 | 寸步:极短的距离。一步也不离开。①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离很近;不离前后左右。 |
遗形藏志 |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来踪去迹 | 踪、迹:脚印。来去的踪迹;指人、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同室操戈 | 自家人动刀枪。泛指内部相争。操:拿;戈:古代的一种兵器。 |
兵无常势 | 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
举贤任能 | 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
朝令夕改 | 早上发的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无所适从。 |
角巾素服 | |
春冰虎尾 |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
熟能生巧 | 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
文治武功 |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
举直错枉 | 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
错落有致 | 致:别致;有情趣;错落:参差交错;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
香火姻缘 |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
善善恶恶 | 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
霜露之悲 |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
竹篮打水一场空 | 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 |
虑周藻密 | 藻:辞藻,措辞。密:缜密。思路严谨,措词缜密。考虑周到,辞采细密。 |
可有可无 |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无关紧要或不很重要。 |
成语接龙(顺接)
更多成语
※ 七步八叉()的意思 由现代汉语词典提供查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