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惶

词语解释
惶惶[ huáng huáng ]
⒈ 恐惧不安貌。
例人心惶惶。
惶惶不可终日(形容非常惊恐,连一天都过不下去)
英on tenterhooks; in a state of anxiety;
⒉ 也作“皇皇”
引证解释
⒈ 恐惧不安貌。
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帝曰:‘卿面何以汗?’ 毓 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唐 柳宗元 《与杨诲之第二书》:“至 永州 七年矣,蚤夜惶惶,追思咎过。”
清 曾国藩 《母弟温甫哀词》:“人心惶惶,讹言一夕数惊。”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一:“我三天不上办公厅,弄得厅里有点人心惶惶起来。”
⒉ 匆遽。
引宋 欧阳修 《记旧本韩文后》:“孔 孟 惶惶於一时,而师法於千万世。”
鲁迅 《集外集·关于<关于红笑>》:“同一著作有几种译本,又何必如此惶惶上诉。”
国语辞典
惶惶[ huáng huáng ]
⒈ 心中惶恐不安的样子。唐·柳宗元〈与杨诲之疏解车义第二书〉:「到永州七年矣,蚤夜惶惶,追思咎过,往来甚熟。」也作「皇皇」、「遑遑」。
⒉ 匆促急迫的样子。
引宋·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孔孟惶惶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
英语alarmed, anxious
法语agité, troublé, alarmé, paniqué
分字解释
※ "惶惶的意思|惶惶的解释 由现代汉语词典提供查询支持。
造句
1.现在道高一丈一,谁在惶惶不可终日?
2.“马上就要过年了,我身无分文,还想着给文莉买件好的春节礼物”,秦明说,那几天,他因为迟迟找不到工作,彻夜不眠、惶惶不可终日。
3.那次的印象也确是可怕和深刻的,行刑的第二天和许多天以后,主教还表现出惶惶不可终日的样子。
4.事上之事,有阴必有阳,有正必有邪,僵尸为祸,搞得六畜不安,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5.在这个诠释熵增的过程中,过度诠释也在不断走向极端,以至于最后诠释者们要么为之因病死去,要么被杀,要么惶惶不可终日。
6.不久前出现的金信信托事件被认为是政府加强监管的一个信号,其他信托投资机构颇感到有些惶惶不可终日。
7.回归帝都复命的英雄们再次聚集,所有人脸色沉如死神,有的人挨靠门框无语失神,有的人坐卧不安,菲里欧一日不死就会觉得惶惶不可终日。
8.这是一个神秘的原始古村,村子里面流传着一个被封存半个世纪的幽怨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王兰馨成了村里人永久的噩梦,使人们惶惶不可终日。
9.听到皇帝的诏令以后,他感到惶惶然不知所措.
10.我每天惶惶不可终日地深怕关我的家伙基于某种人道主义观念的误导可能会一时冲动改变我单调的伙食,拿其它难以下咽的玩意取代这天幸的盖浇饭。
相关词语
- xī huáng悕惶
- huáng jù惶遽
- sǒng huáng悚惶
- 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惶惶不可终日
- huáng pò惶迫
- shū huáng疏惶
- huáng cù惶促
- jiǒng huáng窘惶
- huáng kǒng tān惶恐滩
- jīng huáng兢惶
- huí huáng恛惶
- jìng huáng敬惶
- mí huáng迷惶
- jīng huáng shī cuò惊惶失措
- huáng wǎn惶惋
- huáng tì惶惕
- qī huáng凄惶
- qī qī huáng huáng凄凄惶惶
- huáng jù惶惧
- huáng cán惶惭
- huáng hài惶骇
- xiōng huáng汹惶
- jù huáng遽惶
- huáng wèi惶畏
- huáng zhuó惶灼
- zhāng huáng shī cuò张惶失措
- huáng lì惶栗
- āi huáng哀惶
- kuāng huáng恇惶
- huí huáng回惶
- huáng hàn惶汗
- huáng jǔ惶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