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遇

词语解释
礼遇[ lǐ yù ]
⒈ 以礼相待。
例受到礼遇。
英courteous reception; treat with courtesy;
引证解释
⒈ 以礼相待。
引《后汉书·礼仪志上》:“明日皆诣闕谢恩,以见礼遇,大尊显故也。”
《三国志·吴志·薛莹传》:“礼遇兼加,惟渥惟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綺 以才华,为国常侍,兼记室,殊蒙礼遇。”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戚同文 ﹞好为诗,有《孟诸集》, 杨侍读 徽之 守 南都,召至郡斋,礼遇益厚,唱和不絶。”
国语辞典
礼遇[ lǐ yù ]
⒈ 以优厚的礼节相待遇。
引《北史·卷四二·刘芳传》:「于是礼遇日隆,赏赉丰渥。」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殊蒙礼遇,终于金紫光禄大夫。」
分字解释
※ "礼遇的意思|礼遇的解释 由现代汉语词典提供查询支持。
造句
1.战国时代各国君主求才若渴,一遇贤才,必是分庭抗礼,倍加礼遇。
2.对上司谦逊,是一种责任;对同事谦逊,是一种礼遇;对部属谦逊,是一种尊贵。
3.自惭形秽是我对别人的最高礼遇,除此之外,我没有别的办法招待我心目中的贵客。
4., 郭先生远来是客,孤应当礼遇一番,但先生却在这朝堂之上大放厥词,孤怎可坐视不理?曹丞相手下虽然兵强马壮,但我江东军民却也不会任人宰割。
5.同样出身微贱、知民间疾苦、礼遇贤才、勤政不辍的钱鏐、福建二王、后唐明宗、后周太祖都瞠乎其后,即使礼贤好学、眼光远大的南唐烈祖也仅可望其项背。
6.战国时代各国君主求才若渴,一遇贤才,必是分庭抗礼,倍加礼遇。
7.为自己拼几枚勋章。建立地位,声望,让别人尊敬你,礼遇你。
相关词语
- lǐ yí礼遗
- bīn bīn yǒu lǐ彬彬有礼
- jiǎng lǐ讲礼
- zhù mù lǐ注目礼
- lǐ zhì礼志
- lǐ wù礼物
- lǐ pǐn礼品
- bó lǐ泊礼
- jiāng lǐ将礼
- diǎn lǐ典礼
- lǐ wén礼文
- lǐ jié礼节
- jiàng lǐ降礼
- lǐ jì礼记
- lǐ qì礼器
- diàn lǐ奠礼
- lǐ yì lián chǐ礼义廉耻
- cháng lǐ常礼
- xiāng yǐn jiǔ lǐ乡饮酒礼
- wèn lǐ问礼
- lǐ mìng礼命
- yǎn lǐ演礼
- lǐ shǔ礼鼠
- lǐ kuì礼馈
- hé lǐ盒礼
- shěn lǐ审礼
- lǐ dài礼待
- wú lǐ无礼
- fèi lǐ费礼
- lǐ yù礼玉
- lǐ jīn礼禁
- dà lǐ táng大礼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