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地

词语解释
割地[ gē dì ]
⒈ 割让土地,古时也指割取别国的领土。
例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故不如亟割地为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英cede territory;
引证解释
⒈ 分封田邑。
引《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毋以封诸侯,立大官,毋以割地,行大使,出大币。”
孔颖达 疏:“王者割出田邑以与诸侯。”
《后汉书·隗嚣传》:“儻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计功割地之秋也。”
⒉ 割取土地;割让土地。
引《战国策·东周策》:“君若欲因 最 之事,则合 齐 者,君也;割地者, 最 也。”
汉 贾谊 《过秦论》:“於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 秦。”
⒊ 犹割据。
引《汉书·张耳陈馀传》:“夫因天下之力而攻无道之君,报父兄之怨而成割地之业,此一时也。”
⒋ 特指割据一方的藩镇。
引唐 元稹 《赠王承宗侍中》:“逮居剧镇,益辨长材。每怀恋闕之诚,遂行割地之効。屡陈密款,方俟来朝。”
⒌ 划分土地。
引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楸、梓:亦宜割地一方种之。梓、楸各别,无令和杂。”
⒍ 指收割庄稼。
引崔璇 《一条裤子》:“年年在割地以前,我就把它补得厚厚的。”
国语辞典
割地[ gē dì ]
⒈ 分封田邑。
引《礼记·月令》:「毋以封诸侯,立大官。毋以割地,行大使,出大币。」
《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傥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计功割地之秋也。」
⒉ 将领土割让给他国。
引《战国策·秦策一》:「燕赵恶齐秦之合,必割地以交于王矣。」
《三国演义·第五九回》:「不如割地请和,两家且各罢兵。」
⒊ 割据。
引《汉书·卷三二·张耳陈余传》:「夫因天下之力而攻无道之君,报父兄之怨而 成割地之业,此一时也。」
德语Gebietsabtretungen
分字解释
※ "割地的意思|割地的解释 由现代汉语词典提供查询支持。
造句
1.即使天顺能够获胜,白国对北三州觊觎已久,安国内乱必伤国本,割地求和在所难免。
2.软弱的民族性格是万恶之源,它将导致一系列最可耻、最不可饶恕的罪恶:不思进取,坐井观天、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叛卖投降、俯首称臣;人民被杀戮、被贩卖、被奴役、被歧视;民族被改种、改文、改姓、改身份等等。世界上无数古老农耕民族就因其性格软弱,而被残酷的世界无情淘汰。
3.这与明明打了胜仗,却还要割地求和的‘中国传统’,可是背道而驰的!“但愿吧!”。
4.软弱的民族性格是万恶之源,它将导致一系列最可耻、最不可饶恕的罪恶:不思进取,坐井观天、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叛卖投降、俯首称臣;人民被杀戮、被贩卖、被奴役、被歧视;民族被改种、改文、改姓、改身份等等。世界上无数古老农耕民族就因其性格软弱,而被残酷的世界无情淘汰。
相关词语
- gē duàn割断
- gē jù割据
- yǐ yì gē ēn以义割恩
- gē ràng割让
- qiān cháng gē dù牵肠割肚
- gē chú割除
- gē shì割势
- gē liè割裂
- pàn gē判割
- gē gǔ zhī xīn割股之心
- gē ēn duàn yì割恩断义
- yì gē劓割
- gē zhì割制
- gē guì割刿
- nán gē nán shě难割难舍
- gē ròu割肉
- yín gē龈割
- diàn gē电割
- gē gǔ割股
- zhì gē制割
- yī gē一割
- gē dù qiān cháng割肚牵肠
- dà gē大割
- gē gǔ liáo qīn割股疗亲
- wǔ gē午割
- shuài gē率割
- cāo dāo bì gē操刀必割
- gē bì méng gōng割臂盟公
- gē miàn割面
- gē jù chēng xióng割据称雄
- gē cí割慈
- kè gē刻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