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词语解释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tóng shān xī bēnɡ,luò zhōng dōng yìng ]
⒈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荆州曾问远公:'《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殷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刘孝标注引《东方朔传》:“孝武皇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诏问太史待诏王朔,朔言恐有兵气。更问东方朔,朔曰:'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阴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钟先鸣。《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精之至也。其应在后五日内。'居三日,南郡太守上书言山崩,延袤二十余里。”后以“铜山西崩,洛钟东应”表示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响。
引证解释
⒈ 精之至也。其应在后五日内。’居三日, 南郡 太守上书言山崩,延袤二十餘里。”后以“铜山西崩,洛鐘东应”表示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响。
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殷荆州 曾问 远公 :‘《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 殷 曰:‘铜山西崩,灵鐘东应,便是《易》耶?’”
刘孝标 注引《东方朔传》:“孝武皇帝 时, 未央宫 前殿鐘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詔问太史待詔 王朔,朔 言恐有兵气。更问 东方朔,朔 曰:‘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阴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鐘先鸣。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此义易明,铜山西崩, 洛 鐘东应,不以远而阻也。”
梁启超 《新民说》十六:“此中消息,殆如铜山西崩, 洛 鐘东应。感召之机,銖黍靡忒。”
唐弢 《侧面》:“铜山西崩, 洛 钟东应,一唱一和,互相支持。”
国语辞典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tóng shān xī bēng luò zhōng dōng yìng ]
⒈ 汉武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东方朔预测山恐会崩毁,故钟先鸣。三日后果有山崩绵延二十余里。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句下刘孝标注引《东方朔传》。比喻重大事件,彼此互相感应,互相影响。
引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三·槐西杂志三》:「此义易明。铜山西崩,洛钟东应,不以远而阻也。」
分字解释
※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的意思|铜山西崩,洛钟东应的解释 由现代汉语词典提供查询支持。
相关词语
- guó huì shān国会山
- zhōng shān中山
- shān lù山路
- shān xī山西
- tǔ shān土山
- xiāng shān香山
- rén shān rén hǎi人山人海
- wū shān shān mài巫山山脉
- shān mù山木
- zuò shí shān kōng坐食山空
- tiān píng shān天平山
- tiān mù shān天目山
- huán dōng shān还东山
- ēn shān yì hǎi恩山义海
- shān lǐ hóng山里红
- shān gǔ山谷
- lǐ shān里山
- yàn shān shān mài燕山山脉
- cuō hé shān撮合山
- qīng shān青山
- yīn shān shān mài阴山山脉
- qīng cǎo shān青草山
- shān dōng dà xué山东大学
- shè xiāng shān麝香山
- tán píng shān谭平山
- shān tǐ山体
- shān dōng zhào山东诏
- cháng shān shān mài长山山脉
- shān shuǐ山水
- shān mín山民
- shān yáng山羊
- dōng tǔ shān东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