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旦

词语解释
城旦[ chéng dàn ]
⒈ 古代刑罚名。一种筑城四年的劳役。《墨子·号令》:“以令为除死罪二人,城旦四人。”孙诒让间诂引应劭曰:“城旦者,旦起行治城,四岁刑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裴骃集解引如淳曰:“《律说》:论决为髡钳,输边筑长城,昼日伺寇虏,夜暮筑长城。城旦,四岁刑。”后以指流放或徒刑。
⒉ 城旦书的省称。
⒊ 鸟名。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刑罚名。一种筑城四年的劳役。
引《墨子·号令》:“以令为除死罪二人,城旦四人。”
孙诒让 间诂引 应劭 曰:“城旦者,旦起行治城,四岁刑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律説》:论决为髡钳,输边筑 长城,昼日伺寇虏,夜暮筑 长城。城旦,四岁刑。”
后以指流放或徒刑。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叶衍兰秦淮八艳图咏》:“初 阮大鋮 以阉党论城旦,屏居 金陵。”
梁启超 《新民说·论自由》:“若在文明国,轻则罚鍰,重则输城旦矣。”
⒉ 城旦书的省称。
引宋 苏轼 《乔太博见和复次韵答之》:“逝将游无何,岂暇读城旦。”
宋 苏轼 《送江公著知吉州》诗:“初冠惠文读城旦,晚入奉常陪剑履。”
⒊ 鸟名。
国语辞典
城旦[ chéng dàn ]
⒈ 秦汉时强制男性罪犯服劳役的一种刑罚。劳动范围广泛,包括筑城工事或制作器物等,是秦汉劳役刑中最重的一级。
引《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仓律》:「城旦之垣及它事而劳与垣等者,旦半夕参。」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下令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分字解释
※ "城旦的意思|城旦的解释 由现代汉语词典提供查询支持。
相关词语
- dàn rì rì xī旦日日夕
- xìn shì dàn dàn信誓旦旦
- yī dàn一旦
- sā dàn撒旦
- chūn dàn春旦
- shū dàn叔旦
- dàn jiǎo旦脚
- shī dàn失旦
- jī dàn鸡旦
- qī dàn七旦
- fù dàn复旦
- bǔ dàn卜旦
- dàn shì旦奭
- yáo dàn摇旦
- dàn xī旦夕
- tōng dàn通旦
- shēn dàn申旦
- jǐng dàn景旦
- qiū dàn丘旦
- dàn mò旦莫
- gǔ dàn谷旦
- yuè dàn月旦
- gōng dàn公旦
- píng dàn平旦
- dài dàn待旦
- zhèn dàn震旦
- dàn jué旦角
- dàn dàn ér fá旦旦而伐
- zhèng dàn正旦
- dàn jué ér旦角儿
- huā dàn花旦
- dàn xī zhī fèi旦夕之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