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

词语解释
采取[ cǎi qǔ ]
⒈ 采纳听取;选取实施;采摘;收取。
例采取菱角。
英adopt; employ; take;
引证解释
⒈ 搜集选取;采用。
引《汉书·刘向传》:“故採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
清 黄遵宪 《<人境庐诗草>自序》:“凡事名物名,切於今者,皆採取而假借之。”
⒉ 采伐;采摘;开采。
引《元典章·户部二·官吏》:“合用柴薪,斟酌周岁可用数目,於农隙时……差倩人力騐数採取。”
《水浒传》第九八回:“叶清 后被 鄔梨 差往 石室山 採取木石。”
清 朱仕琇 《重游灵应峰记》:“峰上古木万株,多产药卉,邨人採取之。”
1. 采集;收取。 《汉书·王莽传中》:“命县官酤酒,卖盐铁器,铸钱,诸采取名山大泽众物者税之。”
《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其日,降甘露於陵树,帝令百官采取以荐。”
《续资治通鉴·元仁宗延祐七年》:“开 燕南、山东 河泊之禁,听民采取。”
⒊ 择取;选用。
引汉 王充 《论衡·书解》:“能令其言可行,不能使人必采取之矣。”
唐 元稹 《<乐府古题>序》:“后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
清 顾炎武 《桃叶歌》:“越州 女子颜如花,中官采取来天家。”
国语辞典
采取[ cǎi qǔ ]
⒈ 选择取用。
引《汉书·卷三六·刘向传》:「故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
《水浒传·第九八回》:「叶清后被邬梨差往石室山采取木石。」
近选取 采纳 采用
分字解释
※ "采取的意思|采取的解释 由现代汉语词典提供查询支持。
造句
1.穆里亚尼还说,政府将对投机商采取强硬措施。这些投机商蓄意抬高土地价格,妨碍了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的改善。
2.这样一个决议可以调动国际舆论,迫使国际社会采取行动并且使不同意见销声匿迹.
3.奥巴马在关押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雷厉风行的行动,宣布他的新政府会把解决以巴冲突放在议事日程之首,"积极主动地"寻求一个广泛全面的和平协议。
4.我军采取四面包围办法歼击敌人。
5.在这件事的处理上,一定要采取远交近攻的方法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6.中国需要安全利益一致的盟友。安全利益是检验国家友好关系的普世性标准。在别国安全利益受威胁时不援助,就难以指望他们在我国重大主权利益问题上不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
7.这些国家采取了挨家挨户的调查,包括入户访问和血液检查。
8.但是,最喜欢的硬核绿日的球迷,当他们第一次听到乐队正在采取“白痴”到百老汇,她有她的疑虑。
9.尽管数月来在巴基斯坦采取了cIa无人攻击机方式,但是伊斯兰堡组织仍然在其领土上采取地面行动负隅顽抗。
10.真正的虚心,是自己毫无成见,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缚,对一切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分析情况对于任何方面反映的意见,都要加以考虑,不要听不进去。邓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