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

词语解释
批判[ pī pàn ]
⒈ 批示审断。
例批判案件。
英make comments and judge;
⒉ 评论;对于是非的判断。
例批判罪恶。
英comment on; judge;
⒊ 对被认为是错误的思想或言行批驳否定。
例批判错误言行。
英criticize;
引证解释
⒈ 批示判断。
引宋 司马光 《进呈上官均奏乞尚书省札子》:“所有都省常程文字,并只委左右丞一面批判,指挥施行。”
《三国演义》第五七回:“吏皆纷然賫抱案卷上厅,诉讼被告人等,环跪阶下。 统 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
《孽海花》第三五回:“读过你 范水 判牘的,遇到关着姦情案件的批判,你格外来得风趣横生,这是为着甚么来?”
⒉ 评论;评断。
引《朱子语类》卷一:“而今説天有箇人在那里批判罪恶,固不可;説道全无主之者,又不可。”
金 牛本寂 《少林寺西堂法和塔铭》:“评论先代是非,批判未了公案。”
《清史稿·选举志一》:“令诸生有心得或疑义,逐条札记,呈助教批判,按期呈堂。”
⒊ 对所认为错误的思想、言行进行批驳否定。
引郁达夫 《迟桂花》:“我对于我刚才所触动的那一种自己的心情,更下了一个严正的批判。”
周恩来 《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主要的还在批判一切机会主义的观念,使全党同志有明白的认识。”
国语辞典
批判[ pī pàn ]
⒈ 在公文上批示或判决。
引《三国演义·第五七回》:「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
近批驳 批评
反表彰 表扬
⒉ 是非的判断。哲学上有二义:一为对一种学说基本假设正确与否的判断。二为对我们认识能力所能达到界限的判断。
英语to criticize, critique, CL:個|个[ge4]
德语Erläuterung (S), Kritik (S), bemängeln, kritisieren und urteilen (V)
法语critiquer
分字解释
※ "批判的意思|批判的解释 由现代汉语词典提供查询支持。
造句
1.新批判主义的倡导者在上世纪中期占据了学术界的重要位置,“深入阅读”风靡一时。
2.耶克等保守主义者虽也批判西方主流现代性,但他们的解决方案却不足为训。
3.正是这种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感性认识和批判态度,使得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犹豫不决,步履蹒跚,始终不情愿把资本主义文明当作追求的理想目标。
4.忍,是寻求安逸,是积蓄能量。而我们的社会,已经压抑得太久了。当社会中充斥着肮脏的气息时,敢于不忍,敢于批判,社会才能健康发展,才能带来清澈的泉水。
5.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6.批判感官满足型和功利满足型爱情观,树立以志同道合和情投意合为基础的正确恋爱观是实现婚恋自由的世界观前提。
7.他的批判被中国的媒体广为报道,给中国网上不可开交的争论火上浇油。
8.可惜后人不能领会其中的奥妙,总是用什么阶级分析法来批判,真可谓离题万里、佛头著粪。
9.在这两种殊途同归的文学观的指引下,他们一个揭露纸醉金迷的现代都市灯红酒绿下的衰亡,一个批判皇都京畿市井人物的国民精神的弱点,为后人铺展开一幅幅的时代画卷,其作品也成为了标志现实主义文学的里程碑。
10.但在随后批判“白专道路”的年代,这套书也销声匿迹了。
相关词语
- pī fā批发
- shěn pī审批
- pī zhǔn批准
- pī pàn批判
- pī píng批评
- pī jiàn批件
- zhú pī竹批
- pī bǔ批捕
- pī dòu批斗
- pī wén批文
- pī yǔ批语
- zì wǒ pī píng自我批评
- pī huā dǎo táo批砉导窾
- wén yì pī píng文艺批评
- pī pàn xiàn shí zhǔ yì批判现实主义
- páng pī旁批
- wén xué pī píng文学批评
- pī xì dǎo kuǎn批郤导窽
- pī líng chā jià批零差价
- pī zhuǎn批转
- pī bó批驳
- pī dá批答
- bào pī报批
- pī liàng批量
- pī fā shāng批发商
- fēn qī fēn pī分期分批
- wéi wù zhǔ yì hé jīng yàn pī pàn zhǔ yì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 pī hóng pàn bái批红判白
- jiē pī揭批
- zǒng pī总批
- chéng pī成批
- zhèng zhì jīng jì xué pī pàn dà gāng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