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春秋时卫国大夫蘧瑗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后因以“蘧瑗知非”为不断迁善改过之典。
⒉ 代指五十岁。
⒈ 春秋 时 卫国 大夫 蘧瑗 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后因以“蘧瑗知非”为不断迁善改过之典。
引宋 苏轼 《次韵曹九章见赠》:“蘧瑗 知非我所师,流年已似手中蓍。”
⒉ 代指五十岁。参见“蘧伯玉”。
引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余自少 陆机 作赋之二年,至过 蘧瑗 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
⒈ 春秋时卫国贤大夫蘧瑗善于反省过失,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见《淮南子·原道》。后比喻不断改过反省,重新做起的意思。
引宋·苏轼〈次韵曹九章见赠〉诗:「蘧瑗知非我所师,流年已似手中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