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

词语解释
选举[ xuǎn jǔ ]
⒈ 选取任用贤才。
例选举总统。
英elect;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指选拔举用贤能。自 隋 以后,分为二途:举士属礼部,包括考试与学校;举官属吏部,掌管铨选与考绩。正史自新、旧《唐书》以下至《明史》皆有《选举志》。
引《文子·上义》:“仁义足以怀天下之民,事业足以当天下之急,选举足以得贤士之心,谋虑足以决轻重之权,此上义之道也。”
《北史·牛弘传》:“弘 在吏部,先德行后文才,务在审慎…… 隋 之选举,於斯为最,时论服 弘 识度之远。”
宋 苏轼 《省试宗室策问》:“先帝独见远览,恩义并用,增修教养之法,肇开选举之路,盖十有餘年矣。”
严复 《原强》:“欲讲实学,非易立选举之法则,开用人之涂,而废八股、试帖、策论诸制科不可。”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梅福 有言:不循伯者之道,欲以 三代 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 伯乐 之图,求騏驥於市也。”
⒉ 用投票或举手等表决方式选出代表或负责人。
引郑观应 《盛世危言·公举》:“考各国议员选举之例,为民主、君民共主等国最重之典章。”
沈从文 《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大会上进行民主选举,我爸爸即刻成为当地要人了。”
浩然 《艳阳天》第一〇三章:“您真有两下了。往后选举,我看这个妇女主任得您当了。”
国语辞典
选举[ xuǎn jǔ ]
⒈ 择善而推举。
引《淮南子·兵略》:「选举足以得贤士之志,谋虑足以知强弱之势。」
近推选
反指定
⒉ 政治组织或社会团体,依规定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某种职位 的一种程序。
分字解释
※ "选举的意思|选举的解释 由现代汉语词典提供查询支持。
造句
1.美国科盖特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郝雨凡在接受本社记者电话采访时指出,共和党凭借布什的声望,在中期选举中打破常规,大获全胜,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2.自民党在7月佐贺县、11月冲绳县知事选举中连遭败绩,一定程度上给现政权敲响了警钟。
3.现在是2000年的选举之夜。一切似乎都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4.但笔者倾向于认为选举权是具有权力属性的权利,而不是具有权利属性的权力,也就是说,在选举权中,权利和权力的因素都存在,但二者并非半斤八两,而是以权利为主。
5.让换届选举成为检验干部党性的“试金石”,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服从组织安排,诚恳接受群众选择,从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出发,正确对待进退留转。
6.日本本届国会16日闭幕,朝野各党相继公布了竞选纲领,开始进入参议院选举临战状态。
7.尽管过去也有一些独立参选人,甚至少数最终获胜,今年的数量可谓暴增,李凡估计有超过50万的非党员参选者投入今年选举。
8.无论身处何地的选民,其关心焦点仍将是当地的局部问题,因为他们一向如此。不过,在这些选举背后,对于市场态度的改变,以及国家从中扮演何种角色,都将成为更为广泛的争论话题。
9.他已经江郎才尽,已经放弃了希望和改变,还指望以"不作为"来赢得2012年的选举。
10.此外,*弯著名闽南语歌手张秀卿也将到场助兴,高歌“满面春风,宝岛漫波”,为紧张的选举气氛带来轻松与欢快。
相关词语
- jǔ dòng举动
- jǔ bàn举办
- yī jǔ yī dòng一举一动
- xuǎn jǔ选举
- yí jǔ仪举
- jǔ wú yí cè举无遗策
- yì jǔ逸举
- yí jǔ移举
- jǔ bù shèng jǔ举不胜举
- jǔ xíng举行
- yī jǔ一举
- yì jǔ义举
- jǔ shì举事
- jǔ mù举目
- jǔ yī fèi bǎi举一废百
- jǔ zhǔ举主
- bèi jǔ备举
- míng jǔ明举
- jǔ fán举凡
- jǔ zuò举坐
- jǔ zú qīng zhòng举足轻重
- yī jīng jǔ一经举
- bǎi fèi xián jǔ百废咸举
- qiú jǔ遒举
- zhuā jǔ抓举
- tù qǐ fú jǔ兔起凫举
- jǔ xī举息
- shùn jǔ顺举
- chāo rán yuǎn jǔ超然远举
- yī jǔ chéng míng一举成名
- zhuó jǔ擢举
- gāo jǔ高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