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
词语解释
百姓[ bǎi xìng ]
⒈ 普通人——相对于官员、干部而言。
例并皆暴犯百姓。——《世说新语·自新》
百姓多闻其贤。——《史记·陈涉世家》
英common people;
⒉ (古代百姓是百官贵族的统称)
引证解释
⒈ 百官。
引《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孔 传:“百姓,百官。”
《国语·周语中》:“官不易方,而财不匱竭;求无不至,动无不济;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归诸上,是利之内也。”
《大戴礼记·保傅》:“此五义者既成於上,则百姓黎民化缉於下矣。”
清 陈鳣 《对策》:“古所谓百姓即百官,故《尧典》或与黎民对言,或与四海对言,非若今之以民为百姓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二章第四节:“百姓是怎样一种人呢? 盘庚 说他们是共同掌管政治的旧人,是邦伯、师长、百执事(百官、百工)之人。”
⒉ 人民;民众。
引《书·泰誓中》:“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孔颖达 疏:“此‘百姓’与下‘百姓懔懔’皆谓天下众民也。”
《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元旦占候》:“又云:‘芒种雨,百姓苦。’盖芒种须晴明也。”
明 高启 《赋得乌衣巷送赵丞子将》:“春风三月满京华,肯入寻常百姓家。”
杨朔 《昨日的临汾》:“村里的百姓大半全集拢来了:有驼背的老人,筋肉结实的壮年汉子,顽皮的小孩,以及穿着红绿衣裤的妇女。”
国语辞典
百姓[ bǎi xìng ]
⒈ 百官族姓。古时贵族以其所封之地为姓,故称为「百姓」。
引《书经·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⒉ 泛指一般平民、国民。
引《易经·系辞上》:「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夫百姓不能自治,故立君以治之。」
《儒林外史·第四〇回》:「我和你们众百姓在此痛饮一天,也是缘法。」
近布衣 平民 黎民 赤子 庶民 人民 子民 苍生
反国君
英语common people
德语Bevölkerung, der Mann auf der Strasse, Bewohner
法语peuple, les gens du peuple
※ 百姓的反义词 由现代汉语词典提供查询支持。
相关成语
- chè zhā彻查
- bō lí剥离
- jī yí机宜
- jiàng lí匠骊
- jié fěn节粉
- yī yī bù shě依依不舍
- èr wáng二王
- jué duàn决断
- dāng zhōng当中
- zhēn měi真美
- zì mìng自命
- tóng jí同级
- zuò fáng作房
- mìng mín命民
- yǎn jiǎng演讲
- tǔ guì土桧
- hū yí忽遗
- cóng qián从前
- xìn xiāng信箱
- zuò xīng作兴
- yě wú yí xián野无遗贤
- xiān jìn先进
- yí bù遗布
- chǔ chǔ kě lián楚楚可怜
最近反义词查询: 早年的反义词(晚年) 日食的反义词(月食) 上马的反义词(下马) 发展的反义词(减少 压缩 缩小 中断 收缩 停顿 减弱 倒退 停滞 衰落) 生长的反义词(消灭 枯萎 消亡) 原始的反义词(文明) 咄咄逼人的反义词(平易近人 屈己从人) 痛痛快快的反义词(滞滞汲汲) 取缔的反义词(缔结) 主攻的反义词(助攻) 进入的反义词(离开 出去 退出) 大名鼎鼎的反义词(默默无闻 湮没无闻 无名小卒 没没无闻 借借无名) 别人的反义词(自己) 拙作的反义词(大作 鸿文 大著) 实际的反义词(理论 理想 表面 幻想 空洞 夸诞) 人才的反义词(庸才) 同义的反义词(反义) 相会的反义词(辞别) 高等的反义词(初等 下等 低等) 过度的反义词(适度 节制) 概要的反义词(细目) 仗义疏财的反义词(锱铢必计) 厚实的反义词(单薄) 非常的反义词(普通 平常 寻常) 放心的反义词(担心 害怕 不安 牵挂 忧虑 悬念 顾虑 操心 揪心 挂心 挂虑 挂牵) 更多词语反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