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
词语解释
国语[ guó yǔ ]
⒈ 中国主要方言,全国约五分之四地方使用。
英Chinese national language;
⒉ 中国学校和政府过去所用的官方语言,现在叫做普通话。
英common speech;
⒊ 过去指中、小学的语文课。
英chinese as a subject in middle school or in primary school;
引证解释
⒈ 指本族或本国共同使用的语言。
引《隋书·经籍志一》:“又 后魏 初定中原,军容号令,皆以夷语。后染华俗,多不能通,故録其本言,相传教习,谓之‘国语’。”
《元史·显宗传》:“抚循部曲之暇,则命 也灭坚 以国语讲《通鑑》。”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故命文臣依国语製国书,不用蒙古、汉字。”
⒉ 我国旧时称普通话为国语。
⒊ 旧时指中、小学的语文课。
国语辞典
国语[ guó yǔ ]
⒈ 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语,有别于方言。
反方言 外语
⒉ 本国特有的语言。如清代称满洲语为「国语」。
⒊ 书名。春秋时左丘明撰,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 国的事迹,自周穆王起,至鲁悼公止,共历五百余年,为一分国纪事之史。
※ 国语的反义词 由现代汉语词典提供查询支持。
相关成语
- suǒ yǐn索引
- sān guó yǎn yì三国演义
- bù suàn不算
- dà shǐ大史
- jù wén据闻
- chōng jī冲击
- mín qíng民情
- mìng qīng命卿
- gōng lǜ功率
- bù dé不得
- yún xiāng lì芸香吏
- fēn míng分明
- huí shì回事
- shōu shì收市
- fǎn wù zhì反物质
- yí zèng遗赠
- chuī niú吹牛
- yǒu nián jì有年纪
- xī liū xī liū吸溜吸溜
- nǚ fāng女方
- bào gào报告
- cháng yī长衣
- bèi chá备查
- xìng qù兴趣
最近反义词查询: 不容的反义词(容许) 撤回的反义词(派遣) 开朗的反义词(忧郁 抑郁 狭窄 阴郁) 分别的反义词(见面 重逢 团聚 混同 混淆) 踏踏实实的反义词(好高骛远) 显现的反义词(隐藏 隐蔽 潜藏 隐没) 有趣的反义词(无聊 无味 枯燥 乏味 没趣) 说笑的反义词(诉苦) 能动的反义词(被动 受动) 主体的反义词(客体) 下水的反义词(上水) 小心翼翼的反义词(粗心大意) 风雨同舟的反义词(分崩离析 同床异梦 尔虞我诈 离心离德) 收藏的反义词(暴露 抛弃 散失) 得到的反义词(失去 失落 失掉) 目的的反义词(手段) 眼前的反义词(遥远 日后 长远 天际) 庶民的反义词(贵族 君主) 厉害的反义词(温柔 和蔼 和善) 晚上的反义词(早上 白天 早晨) 失调的反义词(协调) 消失的反义词(出现 存在 产生 呈现 浮现 留存) 若即若离的反义词(形影不离) 美妙的反义词(丑陋) 出版的反义词(停刊) 更多词语反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