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静
词语解释
肃静[ sù jìng ]
⒈ 严肃而安静。
例全场一片肃静。
厅堂里很肃静,只有一彪形大汉昂头挺胸坐在一张椅子上。——《潘虎》
英solemn silence reigns;
引证解释
⒈ 肃清;使安定。
引《世说新语·吕藻》“桓大司马 下都” 刘孝标 注引《桓温别传》:“兴寧 九年,以 温 克復旧京,肃静华夏,进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大司马,加黄鉞,使入参朝政。”
《魏书·张彝传》:“羌 夏畏伏,惮其威整,一方肃静,号为良牧。”
宋 钱若水 等《太宗皇帝实录》卷七八:“遂下詔令州县检责,俾乡豪更相统驭三年,能肃静寇盗民庶安堵者,并以其豪署州县职以劝之。”
⒉ 旧时王侯、官员等外出时禁止闲人喧哗之辞。
引《儒林外史》第六回:“﹝ 严贡生 ﹞借了一副‘巢县正堂’的金字牌,一副‘肃静’、‘迴避’的白粉牌,四根门鎗,插在船上。”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肃静! 匈奴 大单于车驾就要进宫,车驾已经来到 未央宫 前,后宫肃静!”
⒊ 严肃寂静。
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只见那些兵一字儿面北排班站着,一个个擎枪在手,肃静无哗。”
巴金 《家》八:“于是全个广场马上变得非常肃静了。”
丁玲 《一九三〇年春上海》十:“开始的时候,由主席临时推举了一个穿香港布洋服的少年做政治的报告,大家都很肃静。”
⒋ 指没有违犯礼法或禁例的事情发生。
引王闿运 《陈侍郎侧室李恭人行状》:“寝门肃静,妇职有程。”
李大钊 《平民主义》:“就是今世各国,政机的运用,大都肃静,没有压制人民的事。”
国语辞典
肃静[ sù jìng ]
⒈ 严肃寂静。
例如:「当国家元首进入礼堂时,顿时全场肃静。」
反鼓噪 喧哗 喧嚣 嚷闹 嘈杂
⒉ 平定。
例如:「肃静叛乱」。
※ 肃静的反义词 由现代汉语词典提供查询支持。
相关成语
- yuán lǐ原理
- shēn qì身契
- róu hé揉合
- dà sàng大丧
- jié zhǐ截止
- dài dòng带动
- huà xiàng化向
- dāo jù刀具
- wǔ dùn五盾
- bǎn cái板材
- jǐn qǐ谨启
- liú kè zhuāng刘克庄
- liú bàn nóng刘半农
- tǐ cāo体操
- jiāo tǔ焦土
- bái mín guó白民国
- yán suān盐酸
- cái kuài财会
- huà qín化覃
- guān jié diǎn关节点
- yǎn liàn演练
- dà zuò大作
- hā lǐ fā哈里发
- tóng xīn同心
最近反义词查询: 幸运的反义词(不幸 倒霉 厄运 灾祸 恶运) 结束的反义词(开始 起初) 下面的反义词(上面) 同级的反义词(上级 下级) 减弱的反义词(加强 增强) 往日的反义词(他日 来日) 动机的反义词(效果) 分化的反义词(统一 组合 同化) 不露声色的反义词(喜形于色 勃然变色 义形于色) 合股的反义词(独资 拆股 散股) 一般的反义词(特别 特殊 突出 出色 个别 专科 古怪 格外 拔尖) 奇特的反义词(普通) 寻常的反义词(非常 特殊 异常 奇特) 艰苦的反义词(舒适 舒服) 立刻的反义词(逐渐 渐渐) 特殊的反义词(一般 普通 通常 普遍 平凡 寻常) 无精打采的反义词(兴高采烈 兴致勃勃 精神抖擞 精神焕发 精神奕奕) 完整的反义词(破碎 破裂 欠缺 破损 残缺 糜烂 残破 零碎 支离 琐屑 缺略) 推动的反义词(阻挠 推宕) 升平的反义词(动乱) 开水的反义词(冷水) 转义的反义词(本义) 微笑的反义词(哭泣 狞笑) 机灵的反义词(糊涂 笨拙 痴呆 呆板 古板 愚笨) 上来的反义词(下来 下去) 更多词语反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