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约
词语解释
隐约[ yǐn yuē ]
⒈ 困厄;俭约。谓义深而言简。大约;约略。依稀不明貌。
引证解释
⒈ 困厄;俭约。
引《庄子·山木》:“夫丰狐文豹,栖於山林,伏於巖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飢渴隐约,犹旦胥疏於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
陈鼓应 注:“隐约含有逼困之意。”
《楚辞·严忌<哀时命>》:“居处愁以隐约兮,志沉抑而不扬。”
王逸 注:“言己放於山泽,隐身守约。”
《后汉书·赵典传》:“典 少篤行隐约,博学经书。”
李贤 注:“隐,静也。约,俭也。”
宋 曾巩 《学舍记》:“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礱饭,芑莧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
⒉ 谓义深而言简。
引《史记·太史公自序》:“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司马贞 索隐:“谓其意隐微而言约也。”
张守节 正义:“《诗》《书》隐微而约省者, 迁 深惟欲依其隐约而成其意志也。”
宋 欧阳修 《谢氏诗序》:“希孟 之言,尤隐约深厚,守礼而不自放。”
⒊ 依稀不明貌。
引南朝 梁 何逊 《初发新林》诗:“帝城犹隐约,家国无处所。”
唐 韩愈 《次硖石》诗:“试凭高处望,隐约见 潼关。”
洪深 《赵阎王》第二节第三幕:“这已在林子中,远处鼓声隐约可闻。”
国语辞典
隐约[ yǐn yuē ]
⒈ 不分明的样子。
引宋·苏轼〈和陶止酒〉诗:「望道虽未济,隐约见津涘。」
《薛仁贵征辽事略》:「仰射笠子一箭,复起去,用连珠箭,笠子入青霄之内,隐约如寒星之象。」
反明显 分明 清楚
⒉ 意义深微而言词简略。
引《史记·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⒊ 穷困不得志。
引《文选·曹丕·典论论文》:「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唐·韩愈〈闵已赋〉:「昔颜氏之庶几兮,在隐约而平宽。」
※ 隐约的反义词 由现代汉语词典提供查询支持。
相关成语
- yíng xiāng迎香
- jiān chá监察
- zuì mù最目
- yín gāng银釭
- rù zhǔ入主
- shòu shù寿数
- jī tǐ肌体
- chī xiāng吃香
- biǎo bái表白
- huī yí徽仪
- féi jí肥塉
- nèi mìng fù内命妇
- gāo jí高级
- shuǐ wāng wāng水汪汪
- pó niáng婆娘
- jì mò寂默
- yí jīng遗精
- tiān gān天干
- shēn tǐ lì xíng身体力行
- tóng dǎng同党
- zhào yī照依
- sè tiān色天
- miàn mù quán fēi面目全非
- jìn bǔ进补
最近反义词查询: 天使的反义词(恶魔 魔鬼) 显露的反义词(隐藏 隐蔽 含蓄 蕴藏 藏匿 遮蔽 隐没 躲藏) 孜孜不倦的反义词(无心进取) 孩子的反义词(大人) 轻松的反义词(紧张 辛苦 沉重 严肃 抑郁 繁重) 保险的反义词(危险) 永远的反义词(暂时) 不露声色的反义词(喜形于色 勃然变色 义形于色) 合力的反义词(独力) 战争的反义词(和平) 用心的反义词(马虎) 人民的反义词(政府 敌人) 会面的反义词(分手 分离) 城市的反义词(农村 乡村 乡下) 组合的反义词(拆开 拆散) 裸露的反义词(隐藏 覆盖) 破坏的反义词(建设 保护 维护 遵守 维持 修复 巩固 修理 爱护) 惊心动魄的反义词(召梦催眠) 联合的反义词(单独 分开 分散 分裂 排斥 孤立) 干燥的反义词(滋润 潮湿 湿润) 许多的反义词(很少) 起身的反义词(到达) 升平的反义词(动乱) 天网恢恢的反义词(逍遥法外 鸿飞冥冥) 合宜的反义词(不宜) 更多词语反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