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挞
词语解释
鞭挞[ biān tà ]
⒈ 鞭打;驱使。
例受到他那种特有的决心的鞭挞。
英whip; flog lash; castigate;
引证解释
⒈ 鞭打。
引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亡人见神》:“鞭挞奴婢,皆得其过。”
唐 高适 《封丘作》诗:“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我想,这就是 菲洲 黑奴虽日受鞭挞,还能活下去的原因。”
⒉ 驾驭,征服。
引《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论》:“太祖 运筹演谋,鞭挞宇内。”
宋 苏辙 《进御集表》:“﹝ 神宗 ﹞自初即位,经营百度,有纲纪海内,鞭挞四夷之志。”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故 吐蕃 赞普都之,以鞭挞四夷,抗衡上国。”
⒊ 犹驱送。
引唐 杜甫 《上水遣怀》诗之三:“蹉跎 陶唐 人,鞭挞日月久。”
仇兆鳌 注:“鞭挞日月,犹云驱送岁月。”
⒋ 抨击。
引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最猛烈的鞭挞了那主人们的是 萧伯纳。”
秦牧 《艺海拾贝·笑的力量》:“对剥削阶级贪婪愚蠢的讽刺,对他们的风习影响的嘲弄和鞭挞,状物传神的譬喻,智慧警辟的语言,句句都可以引起幽默感。”
⒌ 责罚;折磨。
引郁达夫 《薄奠》下:“我被众人的目光鞭挞不过,心里起了一种不可抑遏的反抗和诅咒的念头。”
华嘉 《寂寞》:“即使你躲进一个没有人烟的深谷,它的魔手还是要把你拖出来鞭挞。”
国语辞典
鞭挞[ biān tà ]
⒈ 用鞭子抽打。也作「鞭打」。
引《大宋宣和遗事·元集》:「今之官府,督取甚急,往往鞭挞人民取足,至有伐叶为薪以易钱货。」
《三国演义·第八一回》:「帐上帐下,但有犯者即鞭挞之;多有鞭死者。」
近鞭打 扑打 扑挞 拷打
反爱抚
⒉ 驱遣。
引《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
※ 鞭挞的近义词 由现代汉语词典提供查询支持。
相关成语
- bāo yī dì胞衣地
- bó mìng薄命
- miàn sè面色
- sōu chá搜查
- zài jiā在家
- zuò xié作协
- huò zhǔ货主
- máo jǐ矛戟
- bái shí白食
- tiǎn shí舔食
- jǐn lín紧邻
- lì tǐ立体
- biàn gēng变更
- bì bù kě shǎo必不可少
- hēi bǎn黑板
- yī rén依人
- běi dì北地
- dìng yì定义
- yǐn xiàn引线
- fù hé wù复合物
- bǔ jǐ补给
- fèng huáng凤凰
- sì fāng四方
- xīn jī心机
最近近义词查询: 要领的近义词(方法) 借口的近义词(借故 托词 借词 设词 借端 藉端 藉词) 纯正的近义词(单纯 纯粹 纯洁 纯朴) 长命百岁的近义词(长生不老 万寿无疆 天保九如) 碌碌无为的近义词(无所作为) 合用的近义词(适用) 害怕的近义词(恐惧 惊恐 恐慌 畏惧 惧怕 胆怯 胆寒 畏怯) 干事的近义词(做事 管事) 断绝的近义词(拒绝 中断 决绝 屏绝 圮绝) 时兴的近义词(美丽 漂亮 大方 时髦 摩登 入时) 安宁的近义词(和平 安静 宁静 安定 安详 安好 安适 安闲) 奬励的近义词(夸奖 奖赏 嘉奖 嘉勉) 宛如的近义词(好像) 简要的近义词(扼要) 本身的近义词(自己 自身) 正路的近义词(正规 正道 正轨 正途) 声誉的近义词(荣誉 信誉 声望 光荣 名誉 荣耀 名望) 支持的近义词(支撑 支柱 赞成 撑持) 大约的近义词(大概 大致 大抵 大略 约略) 情义的近义词(友谊 情意 交情 情谊 交谊) 声名的近义词(申明) 集团的近义词(团体) 褒奖的近义词(夸奖) 正色的近义词(厉色 严容) 同道的近义词(同志)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