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然
词语解释
耸然[ sǒng rán ]
⒈ 高耸貌。
⒉ 惊惧貌。耸,通“悚”。
⒊ 诧异貌。耸,通“悚”。
⒋ 敬畏貌。耸,通“竦”。
引证解释
⒈ 高耸貌。
引唐 皮日休 《霍山赋》:“岳之尊,端然御极,耸然正位,静然而听,凝然而视。”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三:“王徽之 以菖蒲映竹,曰:‘菖蒲止以九节为贵,而此君面目耸然。’”
按,此君谓竹。 宋 欧阳修 《丰乐亭记》:“其上 丰山,耸然而特立。”
⒉ 惊惧貌。耸,通“悚”。
引《后汉书·蔡邕传》:“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蜋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蜋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蜋之失之也。’”
《旧唐书·李德裕传》:“何弘敬、王元逵 承詔,耸然从命。”
宋 苏舜钦 《上三司副使段公书》:“时始至此邑,鄙怀耸然,自谓今职在甸内,去京师不数舍,朝有施为而夕闻焉。”
《三国演义》第八九回:“只见 蜀 兵安然无事,大桶小担,搬运水浆,饮马造饭。 朵思 见之,毛髮耸然。”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三:“那鬼的叫声突然到我脚边上来叫了!这真是使我全身的毛骨都耸然起来。”
⒊ 诧异貌。耸,通“悚”。
引宋 苏轼 《答黄鲁直书》:“軾始 见足下诗文于 孙莘老 之坐上,耸然异之,以为非今世之人也。”
宋 洪迈 《容斋三笔·贤士隐居者》:“隆冬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
⒋ 敬畏貌。耸,通“竦”。
引唐 司空图 《疑经后述》:“孙郃 自 淮阳 缄所著新文而至,愚雅以 孙 文不尚辞,待之颇易,乃见其《卜年论》,又耸然加敬。”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师素不为辞章,及升堂諭众,随意而言,悉成文理,劝戒深切,听者耸然。”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九:“仁宗 闻其名,欲召见,会寇入 平凉,詔图形以进,於是天下始耸然畏慕之。”
国语辞典
耸然[ sǒng rán ]
⒈ 形容惧怕。
引《后汉书·卷六〇下·蔡邕传》:「吾心耸然,惟恐螳蜋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⒉ 形容高立。
引宋·欧阳修〈丰乐亭记〉:「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
※ 耸然的近义词 由现代汉语词典提供查询支持。
相关成语
- fēi háng飞航
- lì mín力民
- huà yàn化验
- huà yuán化缘
- jiāng lí茳蓠
- shī shēn失身
- liáo jì寥寂
- chǎn liàng产量
- chī xiāng吃香
- qīng jī qiāng轻机枪
- chéng jǐng乘警
- dòng gān冻干
- guó jiā国家
- chén huà chéng陈化成
- qīn qiè亲切
- kuàng shí矿石
- zú jié足节
- dìng wèi定位
- jī yú基于
- qiān shè牵涉
- huà hún化魂
- dǎ zuò打坐
- huā mù guā花木瓜
- yī cǎo fù mù依草附木
最近近义词查询: 百战百胜的近义词(战无不胜 所向无敌 百战不殆 每战必胜) 亲身的近义词(亲自 切身) 承担的近义词(担任 担当 担负 承当) 与众不同的近义词(不同凡响) 身分的近义词(位置 因素 地位 职位 成分 名望) 红军的近义词(赤军) 和尚的近义词(僧人 沙门 头陀 梵衲) 自命不凡的近义词(孤芳自赏 自我陶醉 自视甚高) 岑寂的近义词(安静 冷静 寂静 沉寂 冷清 清静) 策动的近义词(策划 发动 煽动 筹划 谋划 唆使) 花草的近义词(花卉) 契合的近义词(符合 适合 相符 吻合 切合) 鲜明的近义词(明显 明确 清楚 显然 显著 明亮 鲜艳 明晰 光鲜) 布告的近义词(公告 通告 文书 告示 文告) 天地的近义词(宇宙) 堂堂正正的近义词(光明正大 名正言顺) 方圆的近义词(周围 四周 周遭) 公子的近义词(令郎) 依附的近义词(依靠 依赖 寄托) 眼前的近义词(当前 面前 现时 目下 刻下) 普天同庆的近义词(歌功颂德 率土同庆) 字据的近义词(凭据 凭单 笔据) 出席的近义词(参加 到场) 场所的近义词(地方 位置 地点 场面 场地 场合 园地 处所) 周身的近义词(浑身 满身)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