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度
词语解释
法度[ fǎ dù ]
⒈ 法律制度。
英law;
⒉ 规矩,行为的准则。
例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汉·贾谊《过秦论》
英moral standard;
引证解释
⒈ 法令制度。
引《书·大禹谟》:“儆戒无虞,罔失法度。”
汉 贾谊 《<过秦论>上》:“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仁宗皇帝 守成,皆遵先朝法度。”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南唐 法度,凡官府破耗军粮至三百石者,即行处斩。”
茅盾 《宿莽·大泽乡》:“始皇帝 宾天后,法度就乱了。”
⒉ 特指度量衡制度。
引《论语·尧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
《汉书·律历志上》:“审法度。”
颜师古 注:“法度,丈尺也。”
《秦併六国平话》卷下:“﹝ 始皇 ﹞一法度衡石丈尺,徙天下豪杰於 咸阳,约十三万户。”
⒊ 规范;规矩。
引《管子·中匡》:“今言仁义,则必以三王为法度,不识其何故也?”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其经承 子厚 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徐敦立 言:往时士大夫家,妇女坐椅子兀子,则人皆讥笑其无法度。”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碑帖·唐砖塔铭》:“可见古人用笔,一挑一趯,皆有法度可寻也。”
徐迟 《牡丹》三:“一个女人有了她自己的爱情是犯了罪的。法度开始拘束她了。”
⒋ 格式。
引晋 挚虞 《会朝堂五辂制度议》:“诸车之合於法度可以示训者,则輅为名。”
《三国演义》第一〇二回:“司马懿 见了木牛流马,必然仿我法度,一样製造。”
⒌ 办法,方法。
引《水浒传》第二八回:“武松 又问道:‘还有甚么法度害我?’”
《水浒传》第七六回:“下官到彼,见机而作,自有法度。”
国语辞典
法度[ fǎ dù ]
⒈ 法律和制度。
引《书经·大禹谟》:「吁!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
《三国演义·第九七回》:「魏国法度,兄所知也。吾受国恩,但有死而已。」
⒉ 典型、模范。
引《管子·中匡》:「今言仁义,则必以三王为法度。」
⒊ 法式。
引《三国演义·第一〇二回》:「孔明曰:『司马懿见了木牛流马,必然倣我法度,一样制造。那时我又有计策。』」
近法式
⒋ 方法。
引《水浒传·第七四回》:「你休笑我!我自有法度教你们大笑一场。」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我著金陵太守韩熙载看他一言一动,略有纤毫破绽,便报与我知道,自有制他的法度。」
英语(a) law
法语(une) loi
※ 法度的近义词 由现代汉语词典提供查询支持。
相关成语
- yí zhì遗志
- chàn dòng颤动
- zhī sǐ mí èr之死靡二
- tú qióng途穷
- zhì cǎo制草
- ài měi爱美
- shēng pín声频
- yùn píng熨平
- chá zhào察照
- jié cǎo chóng结草虫
- gēn yuán根源
- tì guāng tóu剃光头
- fèn fèn bù píng愤愤不平
- kàng tǐ抗体
- pū píng铺平
- gān biě干瘪
- duǎn dǎ短打
- sī kōng tú司空图
- qiē wù切勿
- kāi huì开会
- zhèng zhèng qì qì正正气气
- dīng dōng丁东
- fēi jì非冀
- zhí mín dì植民地
最近近义词查询: 末年的近义词(末期) 镇静的近义词(平静 大胆 冷静 从容 镇定 沉着) 美化的近义词(粉饰) 取得的近义词(赢得 博得) 反映的近义词(反应 响应 反响) 内里的近义词(里面 内中) 顺利的近义词(顺手 平坦 笔直 平直 亨通 顺遂 就手) 使命的近义词(责任 任务 职责) 偷偷摸摸的近义词(鬼鬼祟祟) 视力的近义词(眼光 目力) 险些的近义词(几乎) 打斗的近义词(打架 斗殴 相打) 雷同的近义词(一样 好像 相同 类似 相似 相仿 相像 肖似) 盘查的近义词(查询 盘问 盘诘 查问 究诘) 进入的近义词(加入 进来) 东瀛的近义词(东洋) 形状的近义词(样子 形态 样式) 动人的近义词(感人) 立刻的近义词(马上 立即 迅速 随即 速即) 隐士的近义词(山人) 洋洋得意的近义词(沾沾自喜 志得意满 意气扬扬) 即刻的近义词(马上 立即 立刻 顿时 立时) 耳濡目染的近义词(目染耳濡 见闻习染 耳擩目染) 假若的近义词(如果 要是 假如 若是 倘若 假使 倘使 借使) 猴子的近义词(山公)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